特斯拉FSD入华在即 决战智能化下半场丨汽势观察

汽势

2715阅读

05-08

汽势Auto-First丨杨璐

北京车展的喧嚣告一段落,留下的余音围绕在智能化和国际化上面。

“如果说上一个10年是新能源的10年,新的10年会是智能汽车10年,最近两年大模型蓬勃发展,让高阶自动驾驶和无人驾驶的技术和体验在明显加速跑”,何小鹏在马斯克访华后还说,他是Tesla FSD 进入中国的欢迎者。

路透社消息称,马斯克访华意在推动特斯拉FSD系统在华落地,并寻求中方许可,以将特斯拉在中国境内收集的汽车驾驶数据传输至国外用于自动驾驶算法训练。特斯拉已经与百度在地图和导航功能方面合作,为进入中国道路做下铺垫。

曾经特斯拉把电动化带向汽车产业,卷起新能源的风暴;而今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愿景落地中国也近在咫尺,这将又一次搅动汽车智能化的风云。

从本次北京车展上可见,几乎每款新车都会提及智驾功能,华为、小鹏、地平线等企业在此期间均发布了智能化技术和产品,在汽车战场掀起智能驾驶的军备竞赛。

高阶智驾的最新产物

智能驾驶涉及漫长的产业链,车企之外,本土产业链公司随之崛起。

地平线作为本土AI芯片的代表,短短几年时间内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成为英伟达垄断智驾芯片后的突破口。目前,已经发布了征程6系列芯片,并且在软件层面提供了最新的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SuperDrive。

SuperDrive与征程6搭配让城区NOA方案加速规模化落地。至此,地平线拥有面向低、中、高端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以匹配不同车型的需求。

华为发布的以智驾为核心的“乾崑”新品牌,是原智驾系统ADS的技术进化、也是一次品牌升级。目前上车量产的华为智驾ADS 2.0可实现城区NOA,其采用的是BEV网络+GOD(通用障碍物识别)网络。

最新发布的乾崑ADS 3.0采用了端到端的全新架构,基于GOD大网,实现了从简单“识别障碍物”到深度“理解驾驶场景”的变化,使之实现类人化的决策和规划。据悉,ADS 3.0预计将2025年下半年量产。

余承东也表示,华为智驾与特斯拉对比过,因为FSD未在中国开放,所以华为去到美国道路进行测试,并称华为的智能驾驶在全球范围内仍是最好的。

如果说在高阶智驾领域,拼的是技术,那么在智驾普及这一块,拼的就是成本。

这方面大疆走出了独特的路线,大疆车载方面透露,实际上2022年就已经实现了在10万左右的车型上配备高阶智能驾驶。

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表示,2021-2023年,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高阶智能驾驶的配置已非常高,高阶+低阶(智能辅助驾驶装车率)之和已接近100%。但是,便宜一点的车型,比如20万元以下的车型,高阶智能驾驶的配置率接近于0。

目前,大疆车载的“成行平台”基础版方案(7V+32TOPS),已在宝骏云朵、iCAR 03等多款量产车型上搭载,方案的整体成本大约5000元。相比其他几万元的智驾方案成本实现了大幅下降,有业内人士透露,华为智驾解决方案的成本约为1.8至2万元,智驾的成本一般占到整车成本的 10%-20%。

而此前余承东称,“30万以下车用华为高阶智能驾驶,都是在亏本卖。”

智能驾驶发展的趋势一个向上、一个向下。“向上”是系统更加智能化、类人化的学习能力;“向下”是系统成本的下探,让智驾功能普及在更多车型上。

本土智驾迎来“花期”

5月1日,《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杭州主城区实现无人驾驶的全面开放。这是全国除经济特区外,首个明确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具体流程的城市,以及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智能驾驶普及进一步扫清障碍。数据显示,2024 年初乘用车市场 L2 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达 42.4%,预计2025年将达 70%。

尽管所有的智驾企业都在像特斯拉看齐,但国内智驾的总体发展要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一是因为国内智能驾驶的参与者众多,竞技环境下的技术、产品迭代更快。

二是国内庞大且复杂的道路状况,增加了智能驾驶开发难度,从而比国外有更极端的场景和应对策略。

三是国内智能电动汽车的销量迅速增长下,推动了智能驾驶普及率的增长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

无论是车企还是消费者,都对智能驾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期待。也由此出现了跨国车企与中国智驾公司的合作,出现了北京车展上老外扎堆围观中国电车的场景。

例如去年大众与小鹏、地平线的合作;车展前后,丰田也传出将使用华为智驾系统的消息……很显然,跨国车企正抓紧在中国寻求智能驾驶供应商,在中国市场落地产品。

何小鹏谈到,“未来,中国车企将以高科技公司的角色,与全球汽车同行进行更多的合作。”

汽势观:决战智能化下半场

车市竞争的下半场是智能化。

在国内,智能驾驶具备优渥的发展环境。2023年全国就已经发布了近百项自动驾驶支持政策,中国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正在提速,智驾功能使用率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目前,中国各地已陆续解除对特斯拉的禁行禁停限制,特斯拉FSD入华指日可待,届时这条鲶鱼又会发挥怎样的效能?如何拉动智能驾驶成为汽车产业新的盈利增长点、开拓新的商业模式,这将是智能电动汽车下半场决胜的关键。(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