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得给车二代们让路了?

智选车

2224阅读

01-31

如果说以往传统大厂只是在新能源领域小打小闹以备伺机而动,那么在2023年他们已然群起而攻之。

看新能源销量榜,如果只盯着新势力,那么或许会造成思维窄化,因为车二代们已经开始改变市场格局。

随着奇瑞一声“在混动市场不再客气了”,全新新能源序列奇瑞风云上演“复仇”大戏。

这份不客气反映在奇瑞风云雷厉风行的推新速度上。去年11月奇瑞风云新能源之夜召开,1个月之后首款车型A8开启预售,今年1月4日该车型已经全球上市。

此外,奇瑞风云T9首台车已经下线,风云A9风云T11两款概念车均已完成首秀,这预示着奇瑞风云序列2年内推出11款车型的计划并非“画饼”。

奇瑞风云在2023年才刚刚起步,可能并未有销量数据证明其竞争力,不过随着产品矩阵的完善,2024或许才是奇瑞风云当打之年

走混动路线的奇瑞风云序列势必会与比亚迪针尖对麦芒,届时双方又将拿出什么样的杀手锏,个人十分期待。

同样赢得重生的还有比亚迪旗下的腾势。

腾势于2022年8月推出高端MPV车型D9,得益于比亚迪DM-i技术的赋能,车型销量在2023年实现腾飞,全年累计销售11.92万辆,成为“2023年中国全品类MPV市场销冠”,同时打破了合资品牌多年来在MPV市场的垄断,并将别克GL8拉下神坛

2023年7月腾势推出N7,顺势切入中型SUV市场,接着同年8月推出腾势N8,完成对中大型SUV市场的布局。

不止于此,根据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在2024年新年献词显示,腾势还将于2024年推出几款全新车型。

腾势已然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后续新车都将因此受益,他们也将有利于夯实品牌高端产品矩阵。

如果说2022年还在观察局势,那么2023年传统大厂都已经认识到:不能再等了,于是集中推出多个全新品牌/序列。

基于多年对市场的经验判断以及新能源技术的积累,2023年的这批选手基本入局就能实现“弹射起步”,例如吉利银河、长安启源

上市7个月累计销量突破8.3万辆,连续6个月维持月销破万,这是吉利银河在2023年交出的年终总结。不得不提的是,这只是在仅有两款车型在售、不是一个完整销售年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

如果按照平均月销成绩推算,那么吉利银河2023年销量可达14万辆左右。这样的表现已经能比肩头部新势力选手小鹏(14.16万辆),并完成了对哪吒(12.75万辆)的反超。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银河的销量表现远没有见顶,去年下半年多月实现环比增长,后劲十足。此外,纯电旗舰车型E8现已上市,吉利银河发起向上攻势,势必还能助力销量的增长。

另一边长安启源也完成从无到有的品牌建设。首款中大型车A07于2023年9月上市,接着长安启源紧锣密鼓地推出紧凑型轿车A05、紧凑型SUV车型Q05,实现从轿车到SUV领域的覆盖。从已知的规划来看,长安启源A06、E07即将开始销售。

市场同样给予长安启源肯定的回应,2023年12月收获订单1.12万辆,交付0.69万辆,累计销量已突破4万辆。

除了本身过硬的素质与较高的性价比外,吉利银河与长安启源能迅速获得市场认可,大厂的优势在其中尽显。

其一,销售渠道迅速铺开。

截至2023年底,吉利银河全国门店数量已突破650家;借助集团经销商网络,长安启源现已有近1000家核心渠道。

作为对比,新势力头部品牌中小鹏迄今为止只有400余家门店,理想不足400家。并且新势力品牌门店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很难满足其他城市用户的需求,而这个劣势刚好又是车二代的优势所在。

其二,交付速度更有保障。

以吉利银河为例,L7第1万辆车下线仅用时33天,而同样在新能源领域热销的小鹏G6上市首个完整月仅交付3900辆+,要知道G6预售订单高达3.5万辆。

传统大厂在整车制造效率与交付速度上有着先天的优势。

当然,不是每个车二代品牌都能走到最后,大浪淘沙之后,只有综合素质全面到位的品牌才能得到保留,譬如已实现百万销量的领克,在30万元以上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极氪、阿维塔等。

他们都有一个核心关键词:高端

不论是官方定位的“豪华”品牌,还是从市场表现来看,他们无疑是传统大厂品牌向上的得意之作。

领克实现均价17万+,并且其主力用户还是以钱包并不鼓囊的年轻人为主,这足以见得其在高端市场中的号召力。

和上述“车二代”不同,领克并不是以新能源车起家,而是借助燃油车切入车市,这也就意味着领克也需要和传统大厂一样面临转型问题。

不过对于领克来说这似乎并不需要焦虑。新能源车型销量为1.42万辆,占比高达55.3%创新高,领克2023年12月在新能源领域势如破竹。

得益于EM-P超级增程电动方案,领克08 EM-P、领克06 EM-P均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其中领克08 EM-P在上市不到4个月内已实现连续2月单车型销量过万。

领克新能源产品矩阵还在日益完善,新09 EM-P已经上市,07 EM-P官图已经发布……我们是不是可以开始期待领克的下一个100万辆了?

同为吉利旗下的极氪同样在去年实现多月销量破万,并且在保持极氪001蝉联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冠地位的同时,也让009在MPV市场中实现突围。

极氪009近半年销量呈上升趋势,并且去年12月实现月销2310辆。50万以上全品类MPV销冠、均价超52万,极氪009拓宽了国产MPV在豪华车市场的边界。

两大车型双丰收,极氪做到了每一款都是“爆款”。2023年末极氪推出中型轿车007,20.99万元的起售价还全系标配800V,将质价比直接拉满。极氪007从预售到正式上市的40天时间内累计订单超5万辆,爆款潜力初显。

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品牌同样在2023年迎来蜕变。得益于品牌的智驾能力、安全性通过市场检验并在第三方平台冬测成绩排名前列,阿维塔11的销量实现连续6个月环比增长,并在12月增至4102辆。

与此同时,首款轿车阿维塔12仅用时20天就交付2004辆,成功跻身30万元以上纯电轿车前列,并在近期获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四届中国汽车风云盛典“最佳智驾车”奖项。

此外,在中国车企品牌向上之路中,比亚迪也不容小觑,目前在高端市场已经完成方程豹、仰望等高端品牌布局,并在2023年完成方程豹豹5仰望U8的上市发布。

2024年比亚迪梦想日上,璇玑架构、易四方平台、云辇车身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纷纷在外场进行实操展示,彰显出极强的竞争力。都说智能化才是新时代的豪华,那么比亚迪已经手握利器。

在以往国产车难以进入的高端车市场,“车二代”们仅用一两年的时间完成突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吉利、长安、比亚迪等传统大厂正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中国车企在弯道超车后,是时候在高端车市场亮剑了

不同于2023年上市即火的“新”车二代,此前更多的车二代在前期不温不火。

不过背靠大树,他们有更多活下去的资本与扭转局面的韧劲,这或许是车二代与新势力最大的不同。

2021年6月岚图FREE上市,之后就算随着梦想家、追光等车型上市组建起“SUV+MPV+轿车”相对完善的车型矩阵,岚图也未能大展宏图。客观分析,岚图最近几年在市场中几乎没有什么声量可言,例如2023年1月,岚图交付量仅为1548辆。

不过2023年,岚图完成逆袭,当年12月月销破万,并在多月环比增长的情况下实现年销破5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

拆解岚图的逆袭原因,新梦想家功不可没,其近半年占比品牌总销量的五成左右。

对比老款不难发现,新梦想家在用户关心的纯电续航里程、使用成本以及舒适性上“大动干戈”,升级后的质感远超广汽丰田赛那、上汽通用别克GL8等合资车型,受到终端市场青睐在情理之中。

据悉,岚图2024年销量目标为10万辆,初听似乎有点大放厥词,但是注入华为这针“强心剂”后,岚图或许还是保守了。在公布合作消息后,东风汽车连续5个交易日股价大涨。近期,岚图还官宣与京东合作,将借助京东在零售业务及生态领域资源体系优势,打造线上、线下全链路整车交易。

同样在华为“朋友圈”中的问界在2023年也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随着新M7、M9的上市,问界体验了一把车圈顶流的感觉。

目前赛力斯已解决产能问题,改款问界M5即将亮相,按照如今问界的技术积累和对性价比的把握,你们说他会是下一个爆款吗?

深蓝同样是去年不容忽视的一股势力,2023年累计达到13.69万辆,平均月销过万,与2022年的5000余辆形成鲜明对比。

去年年中上市的深蓝S7成了品牌的销量主力。从用户画像来看,其中80%的用户选择超级增程版本。由此可见,根据市场需求而调整技术路线十分明智。

与上述车二代相比,也有部分品牌还稍显迷茫,例如魏牌新能源。虽然2023年上市了全新车型蓝山DHT-PHEV以及新摩卡DHT-PHEV、高山,解决了以往价格略高的问题,但是与其他品牌相比,还没有一款车能够出圈。

2023年累计销售4.17万辆,魏牌新能源实现一定的增长,全新车型与质价比的提高成为了销量的一大抓手。如果未来能狠抓这两点,那么下一匹黑马会不会是魏牌新能源?

“人家在观望,在找最佳时机,就像新势力前赴后继去做电动车,为什么传统车企它不动,明明知道你前面是坑,我为什么不让你去趟?”

关于国外品牌“唱衰论”,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发表如上观点。这对于自主品牌转型来说也是同理。前期或许不如新势力风光,但是依托于大厂的资金、规模、渠道优势,车二代们却能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市场格局也正随之悄然改变。中大型SUV月销冠军易主,问界新M7取代理想L7;极氪001将蔚来ET5小鹏P7等车型甩在身后……

新势力或许得给车二代们让路了,你们觉得呢?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