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合资车相比,自主车还差什么?

汽车网评

9172阅读

2017-01-11

  刚刚过去的2016,可以说是自主品牌的大放光彩的一年,富有转折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自主品牌增速高于合资品牌和市场整体水平,市场占有率也达到40%多,甚至超过部分合资巨头如德系+日系的市场份额之和。同时自主品牌还掀起向高端化路线和新能源方向发展的高潮。

  过去,国人一提到自主品牌汽车,可能会想到山寨、低价、配置丰富、质量较差等负面词。自主品牌起步发展的头十年,依靠低价和丰富的配置,来和实力强大的合资品牌抢夺市场,在成本控制下产品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但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自主车企早已不再是当年“吴下阿蒙”,其在SUV和MPV市场一定程度上已经超越合资品牌。国人越来越希望自主汽车品牌也能像近年来国产手机品牌一样崛起。但疆哥冷静地想,在2016年取得长足进步的自主车,跟合资车相比,到底还差什么呢?

  设计

  这是最直观的一个差距。汽车设计是一个集合艺术与科学的领域,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领域。远有大师乔治亚罗,近有像宾夕法尼亚设计公司这样的各大设计公司,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通过不断地积累和传承,其设计水平不断地进步,这是时间堆积出来的门槛,这个差距,正是合资品牌的优势,自主品牌短期内根本是无法逾越。

  自主车企要么是自己设计,外形时常备受吐槽,要么是花钱请国外设计,例如东南DX7的外形设计请的就是宾夕法尼亚。当然也有一些很争气的自主车企,例如广汽请来了奔驰终身汽车造型设计师张帆作为设计总监,很快,广汽传祺最近几款SUV的口碑直线飙升;还有长安、吉利等车企也在欧美日等国家设立设计中心,很有进取心。今年最热卖的自主车型之一,吉利博瑞,一开始就是因为“最美中国车”这个称号而名声大噪的。

  生产

  相比直观的设计,生产环节则是“看不到的领域”。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造出好车,必须要有先进可靠的生产线和生产设备,要有严谨的生产工艺。不要小看这些,这可不比造车容易。

  但造不出来,我买了进口过来还不行吗?当然可以。但是,生产线你要会调试吧,设备你要会维修吧,工艺还要做到精益生产,向丰田看齐,为此你还要培训大量的熟练工种和优秀技工。像培养一个高级模修工,都需要好几年。生产方面很多细节的需求,也是要不断积累经验的。如何进行产品测试,测试标准是什么,精度误差范围是多少,这些背后也都是有成熟的经验和体系能力作为支撑。相比之下,合资品牌背靠国外汽车巨头,生产线、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体系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是合资车质感和整车质量的保证。而这又是横亘在自主车企面前的一座大山。

  供应

  这个因素相比前面两个,其实还好。如今国内外车企,在供应链方面都是全球化的采购体系。也就是说,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一些零部件,可能都是来自同一个供应,而且是知名的大品牌。前不久,吉利就做了一场拆车直播,拿博瑞和日系的雅阁对标,证明了自家零部件质量水平完全不输雅阁

  但是造车不是简单的零件做加法,整车厂的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整车的集成技术。集成技术包括系统布置、电器集成、子系统接口设计以及最重要的整车性能集成等。这每一点,在国际品牌内都有超过50年甚至70年的技术积累和储备。其次,和合资品牌合作的供应基本也都是大公司大品牌,由于出货量大,也能保持较强的议价能力,自主车企能做到这一点吗?第三,就算是牛逼的供应,它的零件质量状态也会有波动,更何况是小公司,自主车企能和合资车企一样,对供应零部件制定严苛的认可流程和标准,严控零件的质量状态吗?这些都是差距所在。

  技术研发

  车企的技术研发,最重要的体现是在动力系统和底盘系统。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个老大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自主车企。一直以来,自主品牌只能采购国外大品牌,或者自主研发,但基本处于逆向开发阶段,抄抄改改。

  可喜的是,有些车企已经开始有实质突破。例如长安CS95的“蓝鲸“2.0T发动机,号称“最强中国芯”,其在功率扭矩等各项发动机参数指标上都非常厉害,而长安拥有这款发动机完全知识产权。比亚迪旗下大部分车型搭载了逆向马自达的BYD483和逆向丰田的BYD488系列自然吸气发动机。吉利逆向大众开发,在博瑞和博越上搭载的1.8T发动机。奇瑞最早研发出拥有自主专利的CVT变速箱,随后又研发了4AT。而比亚迪则牛一点,经历了逆向研发以后,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台双离合变速器箱。这么多自主车企能做到这样,实属不易,令人惊喜。

  还有一个方面,是人才方面。技术研发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这点合资车企的优势也很明显。首先,由于合资车企的销量高,待遇较好,每年都吸引了大量高校汽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包括很多知名院校的优秀学生,这是一个人才储备的优势。其次合资车企的培训机制完善,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接触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汽车技术。但反过来,合资品牌的本质是代工国外的品牌,核心研发技术还是掌握在老外手里,中方技术人员很少能做到真正的研发。自主车企则恰恰相反。对于在自主车企做技术研发的工程师,也许会成长得更快更好。

  可以看出,和合资车相比,自主品牌进步有目共睹,但在一些方面差距还是非常大,但同时也隐藏着一些优势和机遇。路漫漫其修远兮,期待自主车企未来走得更远。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