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 | 戴姆勒倾力投入EV项目 康林松承诺公司将迎来“根本性改变”

腾讯汽车

16.5万阅读

2020-03-02

[摘要]戴姆勒倾力投入EV项目,康林松向股东保证,他不会再接受戴姆勒与2019年时候类似的业绩。

车圈 | 戴姆勒倾力投入EV项目 康林松承诺公司将迎来“根本性改变”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去年5月康林松接替蔡澈出任戴姆勒首席执行官时,该集团预计营业利润将略有增长。与此同时,戴姆勒还预计到2021年,旗下核心的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部门将实现8%至10%的回报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现年50岁的康林松上任一个月后,就发布任内的首次盈利预警。

在此之后不到四周时间内,他就发布了第二次盈利预警。去年11月,他无限期推迟了梅赛德斯-奔驰的利润率目标,理由是企业要在欧洲地区遵守碳排放标准从而产生了高昂的成本。

戴姆勒还宣布计划到2022年裁员1万人。今年1月他不得不提前宣布2019年全年业绩,结果低于市场预期。

康林松曾经担任梅赛德斯-奔驰美国阿拉巴马州万斯大型装配厂的经理,他还没有推进戴姆勒脱碳的长期计划,因为当下必须把重点放在保留公司现金方面。

戴姆勒将股息削减了近四分之三,限制了梅赛德斯-奔驰的资本支出并计划更快地产生现金收益。

戴姆勒首席财务官哈罗德·韦赫姆在接受《欧洲汽车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想要实现我们的长期战略,而不是以某种走走停停的方法。我们要求在能够负担得起成本的前提下,积极跟踪地缘政治或宏观经济学事件。”

作为戴姆勒的财务大员,他的目标是将保持净行业现金在至少100亿欧元(约772.3亿元人民币)的水平上。

这意味着,戴姆勒与宝马组建的汽车共享合资企业ShareNow(其商业模式可谓无利可图)可能不得不向新的投资者寻求新的股权。

哈罗德·韦赫姆指出:“成本上升给我们的资产负债表、现金状况和信用评级带来了巨大压力。”过去他曾经担任空客公司的首席财务官。

为了优先考虑管理层认为的更好的投资机会,梅赛德斯-奔驰的资本支出和研发支出合计被限制在160亿欧元(约1235.7亿元人民币)。材料成本将在三年内累计削减3%,到2022年底人事成本将削减超过10亿欧元(约77.2亿元人民币)。

戴姆勒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经理表示:“我们在德国的工厂太多了,我们董事会中的劳资委员会领导人是由各自工厂的员工在当地选举产生的,所以他们自然不会允许我们关闭任何工厂,尽管他们自己知道这是必要的。”

康林松于2015年被任命为戴姆勒董事会成员,彼时他担任戴姆勒销售主管一职。他向股东保证,他不会再接受戴姆勒与2019年时候类似的业绩。

他对记者和金融分析师表示:“这还不够好。这不是这家公司应得的,也不是这些品牌所代表的真实水平。我将与这个管理团队全天候工作,以实现先前制定的目标,待到目标实现的那时,我们在今天公布的数字有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转折点。”

作为全面重组的一部分,下个月开始,康林松将在董事会层面负责戴姆勒的厢货车部门,而戴姆勒首席财务官哈罗德·韦赫姆将同时兼任梅赛德斯-奔驰的首席财务官。戴姆勒还任命马库斯·谢弗担任新设立的运营主管一职。

当康林松成为史上第一位执掌戴姆勒的非德裔人士时,他提出了一个在未来20年内为整个梅赛德斯-奔驰车队“脱碳”的计划,此外他还要将管理层的部分可变薪酬与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联系起来。

在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的管理下,身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已经规划了一条由内燃引擎车队整体向电动车队转型的道路。

具体行动包括推出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将工厂使用能源调整为可再生电能、通过供应商审计甚至是开发自己的汽车操作系统,以实现在价值链上“脱碳”的目的。

与迪斯唯一的主要区别是,康林松完全控制着他手下处于行业领先的商用卡车部门,而去年夏天,大众在股票市场出售了由旗下卡车部门组建成的Traton集团约10%的股票。

现实的情况是,通往电气化未来的道路可能是坎坷的。

康林松担任开发主管时的首个大型项目梅赛德斯-奔驰EQC电动跨界车,因生产问题而陷入困境。

他将这一问题归咎于一家较低层次的供应商,称其未能按规格交付零部件。他表示,在车辆安装了新零部件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然而该款车自去年春季推出以来,在德国的注册量只有623辆,而同期的10个月里,捷豹I-Pace在德国市场的注册量为828辆,奥迪e-tron更是高达3110辆。

伯格里施格拉德巴赫应用科学大学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泽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电动汽车方面,他们迄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他还指出:“这是康林松很清楚的一点,他也承诺要解决这个问题。这家公司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本站未标注原创的资讯均转载于互联网,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对于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归作者和本站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自于汽车网评,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admin@qcwp.com)